2009-12-24
OR Lance
他是我們組耶誕聯歡會的領頭羊之一,幸虧有他在 22 日臨時作發起人,一組人才有個像樣的聯歡會。
我們好像突然想起似的,印象中剛才多出了一個陌生面孔,聯歡會上專挑沒有芝士的食物。看來,那個陌生面孔對芝士敏感,或是有嚴重的乳糖不耐症,或是兒時有過什麼跟芝士有關的恐怖經歷,更有可能是看卡通片太多,總是覺得瑞士芝士上的小洞,是由很多很多隻米老鼠,用一雙雙嚙齒動物特有不斷長大,大得不合比例的門齒,大口大口咬出來的,夜裡更會有老鼠從洞裡竄出來,在「光天化日」下交配。
「那個隔離組的新同事,叫甚麼名字?」
「我們一大班人平時習慣叫他『爛屎』。」
「爛屎?!!!」我半帶疑問半帶笑意地說。
疑問的是,是我聽錯了嗎。笑意的是,沒有比這個名字更好的了。
「真的叫『爛屎』嗎?」深怕聽錯的我問。
「是呀!就是爛屎!
他的英文名是 Lance 呀。
L-A-N-C-E-」
「好名一個!!!
他不會偏偏那麼巧,又姓『柯 (Or) 』吧!」
我打趣,面無表情的問。
「這個我倒沒問過...」
同事 G 的嘴巴久久都合不攏。
智力正常的你,大聲朗誦一兩次「OR Lance」的中譯,應該也有相同反應吧。一個唸下去,猶如萬馬在奔騰,氣勢很磅礡,前所而未有的好名字。
大家耶誕快樂!!!
2009-12-23
2009-11-01
看圖識股:道瓊斯指數現上升擴張楔形
上升擴張楔形的失敗率: 約 24%(失敗率略高)
等待向下突破的失敗率: 約 6%
上升擴張楔形多為反轉型態,即較大機會向下發展。
下降目標或首個支持位: 8,800 - 9,300 點
2009-10-26
Broken Promises
「Get a Mac」系列中的其他廣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5GhsUHG2y4
2009-10-24
DISTRICT 9
無可置辯,這是我在這個月裡,不,應該是一年裡,看過的,最好的一齣電影。
上一年沒記錯的話,應是《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可惜早已看過原著小說,維卡斯.史瓦盧普的《Q&A》,平白給我扣了點分數,但它仍然是心目中年度最佳,導演、配樂跟故事一樣出色,奧斯卡的評審們也偶然有眼光的。
District 9 (D-9),一個奇怪的戲名,一個難民窟的名字,裡面住的是一個又一個,樣子像專吃腐物或貓糧的蝦,被迫滯留地球的外星難民。那巴士站電影海報,純白色簡單得上頭只得一個黑色「蝦」嘜頭,除了「District 9」大字外,只有「No humans allowed」凡人勿進字眼,不得不承認,那設計是太稀奇古怪了一點點。官方的 Trailer 更是稀奇,兩分鐘裡,只有幾個目擊者或市民的訪問片段,故作神秘,起初還以為那是一套正經八百的外星人紀錄片。看完 Trailer 等於沒看一樣。
也難怪何 Joe 一直在說:「我們何時看你想看的那套「騎呢怪獸外星人」片子?」
我這個人本來就是個怪人。看了不著邊際的 trailer,奇形怪狀的 poster,卻愈發想看,愈想探個所以然來。用英文會更直截傳神一點,「What a freak」!
片子裡滿是典型的荷里活片元素:新型外星武器、外星飛船、爆破場面、黑幫槍戰 (?!)、血肉橫飛、Transformer 般的機械人。更吸引我的,是故事的深度。或許是那個神秘感、驚險場面和沒有特別期待的心情,跟那深度形成了一個巨大反差。
人類男主角的一只手變成外星人的手。他的同工拿他的手做動物實驗,不人道的實驗。他們所關心的,並不是那半人半獸的死活,不是如何治好他,而是他使用外星武器的能力,是他的組織和幹細胞潛力如何無窮,價值如何連城。
在 D-9 裡頭,在記憶中並沒有外星人自相殘害,即使他們是落難的一群。外星界的主角 Christopher,在人類專門作外星研究的秘密實驗室,在槍林彈雨下呆呆盯著自己同類的已解剖的屍身良久良久。這樣的反差,同樣吸引。
曾經有人對我說,人是世界上最醜陋的動物,不配做萬物之靈。他一定經歷過甚麼,背後一定存在著不為外人所道的背叛。
的確,在這個金融機構職員動輒幾千萬花紅,八萬元一呎或一塊地磚空間的價值觀扭曲變型的非人 M 型社會,在牽涉到巨大金錢權力利益的事宜面前,一些人要避免「下流」到社會底層,或為競逐終極大獎,會立時變得豬狗不如,儘管你跟他們平時朝夕相見,儘管他們平時笑臉迎人,儘管他們平時待人沒怎麼,甚至可以用和善形容。
上面是純粹是我看完了,個人想說的話。或許你看了,又有另一番意會也說不定。一齣好的電影,本該是這樣子的。
最後一幕,畫面太唯美,那朵擁有藍色花柄,佩以銀色鋼片花瓣的人造花,在日光底下,竟眩目得令雙眼發燙。
2009-10-18
2009-10-07
2009-09-20
Purely Confession Vol.1
九月時份,時間已經是黃昏了,天已半黑,天氣仍然悶熱得不大尋常。坐在球場邊那張熟識的鴨屎綠色的長木椅上,汗一直在飆,我一直在將球衣上翻,擦掉額頭上的汗珠,也不見得有甚麼幫助,它一直飆就是了。我甚至有點兒惡心,作嘔作悶的。
是我的臭汗味嗎?是中暑了嗎?是球場外黃昏下班時間長長車龍放出的廢氣嗎?還是輸球的關係?輸球的感覺真的討厭,特別是連續輸掉兩場,如探囊取物般,本應不該輸的鬥牛。Dammit!
就在我想吐出來的時候,在我右手邊的座位突然坐下了一個人。為免把整個球場的人都嚇跑了,我只好將當真是「掛在嘴邊」的半固體食糜,給狠狠嚥下。口腔內尚存留著一陣陣酸酸的腐爛味,當中好像還有丁點蝦仁、生菜及隔夜飯的「怡人香氣」,大概是我的午餐 ── 蝦仁炒飯吧,我心想。
我只用右眼眼角瞄了瞄剛坐下的那個人,他是我剛才的隊友,就是連輸兩場見鬼了的那隊的隊友。樣子二十出頭,瘦削,比我矮了些許,沒戴眼鏡。他側頭向著我,而他的開場白竟然是:
「喂!你打球的風格很 old-school 喔。」
我一時之間不知道怎樣回應他。他是在褒獎我,還是在戲言或是在嘲弄我的髮型跟我的打球風格都很 old-fashioned,out-dated,很不入流,所以我們才會輸球的?都是我的錯嗎?我是否也需要像 Windows 那樣,一天到晚定時定候「Live Update」一下,然後像計時炸彈那樣自行倒數,自動重新開機,它每次彷彿都在暗示:沒有下一次了;Restart 完這一次後,你又是一條好漢了。可惜,讓人氣餒的是,無論你天天 Update 也好,一個星期 Update 一次也好,你的電腦依然是佈滿數之不盡大大小小的安全性漏洞。(不要想歪了,色鬼。不是你想的那種「性」漏洞啦,更不是安全套穿了洞 ......)
2009-09-13
力比多:I wanna "have a little faith"

今天逛三聯書局,在英文新書的展區,在異常當眼處給我瞄到了,Mitch Albom 的 2009 年新作,叫作:《have a little faith》,是有關於信仰和宗教的。我當場居然有心跳的感覺,千真萬確的。現在坐下來用筆思索,教我這個胸無半滴墨水的文盲老粗,或者只管回家獨個兒看吉澤明步或公司年報的港男心跳的作家,著實用一二只手指或腳趾可以數算得到,畢竟這個世界現在充斥太多名大於實,言而無物的所謂作家了,而太多人也是「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
充滿了質感厚厚的書皮,封面那仿羊皮書的古老設計,那種一上手剛剛好的「Mitch Albom」著作的重量和厚度,你準會愛不惜手,更要命的是官網上明明寫住「COMING SEPTEMBER 29」,而在 9 月 13 日它就出現在你的跟前,足足提早了半個月有多,彷彿專程讓你本人先睹為快,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當你看了書後的簡介及翻看故事的第一頁後,你簡直想擁抱著它不放手,像小孩子般不停地來回繃繃跳,或是在冷冰冰的地板上,不住翻滾,一直到最後,店員說我們要打烊了,而你極不甘心的從地板爬了上來,心裡想的不是,好吧唯有這樣了,再見;而是,沒有人可以拆散我們的,明天再來看「你」喔,寶貝小親親!(=3=)
我極力壓抑我正上湧的力比多。因為經驗提醒我,精裝本問世一兩個月後,就會有平裝本上市,價錢要便宜一半甚至更多。因此,今次我竟然在心裡向力比多高呼:「滾回你的老家去!」甚至學著魔戒中的 Gandoff 咆哮著:「You shall NOT pass!」這是個人歷史上很少見的事,而那感覺一點也不好受。
在這段難熬的無了期的等待季節裡,我在根本沒有什麼書的書櫃(或真名叫雜物櫃),找回了《for one more Day》,並決定重看它一遍,好讓我像三國時代的魏軍那樣,望梅止渴,同時在下面亦貼了《for one more Day》的舊閱讀報告,畫餅充飢嘛。
《for one more Day》的閱讀報告
今天終於讀完了 Mitch Albom 最新的大作《for one more Day》。其實,這本作品也不算新了,只是本人看書就像老牛拉破車一樣慢而已。
故事講的是,一個曾經的職業棒球手,酗酒自殺的瀕死經歷。在昏迷與自我迷失裡頭,竟遇見自己已過身的單親媽媽,有機會與她多相處一天,由她親手打開一些生命中,不曾解開的重要秘密。所以,書名叫作《for one more Day》。而作者 Mitch Albom 一起首,就斬釘截鐵的說道 ,這個本身就是一個鬼故,每個家庭都有一個關於鬼的故事。
由第一本的《Tuesdays with Morrie》開始,一直都蠻喜歡 Mitch Albom 的插鈙。喜歡他於故事開展時,用一兩頁紙,寫的大都是主角生活中一些很簡單,雞毛蒜皮、芝麻綠豆的二三事,但回想起才覺得重要的時刻,將整個故事串聯起來。讓人們看得正酣時,將心情冷卻下來,好好想想,就是這樣走走停停走走又停停,之後才一舉爬上故事的最高點,我想,這或許就是所謂的 Mitch Albom 的獨特風格吧。
是次出現的小故事是圍繞:
Times My Mother Stood Up for Me
vs.
Times I Did Not Stand Up for My Mother
原來,這段關係,由出生那秒起始,就不曾對等過。
P.S.
無聊間找到這個 Mitch Albom 先生的官方個人網頁,他自己本人介紹這本書。
噢,原來他真人是這個樣子的......
http://mitchalbom.com/books/node/3873
Posted at 2007-06-09 15:39
Re-edit at 2009-09-13
2009-09-06
2009-07-20
2009-07-18
The Body Interesting "HOT" Facts!!!
繼美女廚房、美女私房菜、美女天氣報導、美女新聞台及美女書展之後,現在居然有美女生物課!
假若全港的女生物科老師,每天都肯「悉心打扮」來授課,我敢發毒誓,莘莘學子必然更用心上課,上堂時不至於打瞌睡,更不用嗑 K 提神。
教育當局,不妨在推行新學制時,考慮一下這個嶄新的美女教學法,其成效可能比當時得令的活動教學、建構教學、蘇格拉底教學法,甚或著名生物科補習老師 Simon Chiang 的好得多。香港的科學優勢,將不再局限於所謂國際科學大賽的分數上;科研成就超日趕美,亦不遠矣。
Janice - Rainbow
專輯: Morning
作曲: 陳台證 符傅義
填詞: Aarif
Flipping through the channels
can't seem to understand
Why so many children
are losing their mums and dads
I remember a time, there would be rainbows
Now we live in a time, with darker skies
There was heavy rainfall down in Mississippi
People lose their families
to that endless storm
I remember days, there would be freedom
Let it be today, show the way
It doesn't matter what colour
or whereabouts you are
This world that we have, is for everyone
So don't you give up
We'll pass the test of time
coz I can't make it through
Without you
Snowy is the weather, down in Chicago
I guess the world is changing
Even faster than me and you
I remember spring, there would be flowers
Bring me back again
Oh! Lord won't you please
It doesn’t matter what colour
or whereabouts you are
This world that we have, is for everyone
So don't you give up
We'll pass the test of time
coz I can't make it through
Without you
It doesn’t matter what colour
or how rich you are
This world that we have, is for everyone
So don't let it down
We'll pass the test of time
coz I can't make it through
Without you
Flipping through the channels
I see a broken man
Through his devastation
He still smiles through the broken glass
Coz he knows its time, we are part of something
Something beautiful, I see the light
2009-07-08
2009-07-02
2009-07-01
7.1
7.1。我沒有一大早觀看那回歸升旗禮,也沒有到大球場參加那制服團體歌舞 Show。
7.1。我沒有參加下午「雷曼苦主」的第 n 次大遊行。我也不像那三兩個議員那麼熱血,單單為了一句「曾特首不代表我或我條(X)毛」,在攝氏 32 度的大伏天打著傘,冒著中暑的危險,上街爭取「民主」或「言論自由」。 〔X = 「手」、「腳」、「臍」甚至是 「恥」?!〕
7.1。有些人依舊沉醉於歌舞昇平中;有些人大汗涔涔在大呼小叫;有些人好像我那麼「縮骨」,到逢星期三免費開放的歷史博物館,享受沸面而來的習習涼風,看看上海灘的百貨公司,跟那些花露水包裝盒或廣告上,穿旗袍的嬌美上海姑娘。說真的,我甚至有點樂而忘返。

7.1。你或許在嗟嘆,香港這個社會真夠分化。但分化也算一種香港特色。最起碼,特區政府沒有強迫我們,在電腦安裝過濾軟件「綠壩」吧。
2009-06-21
2009-05-31
Lenka - Live Like You're Dying

Lyrics:
One of these days you'll be
Under the covers you'll be
Under the table and you'll realize
That all of your days are numbered
All of them one to one hundred
All of them millions.
All of them trillions
So what are you gonna do with them all?
You can not trade them in for more, no no ...
Take every moment; you know that you own them
It's all you can do
Use what's been given to you...
Gimme a reason
to fight the feeling
That there's nothing here for me.
'Cause none of it's easy
I know it wasn't meant to be.
I know it's all up to me.
It's all up to me.
So what am I gonna do with my time, oh ...
I'll take every moment, I know that I own them.
It's all up to you to do whatever you choose.
Live like you're dying and never stop trying
It's all you can do,
Use what's been given to you
All of the moments you didn't notice
Gone in the blink of an eye
And all of the feelings you couldn't help feeling
No matter how you try, oh oh ...
2009-05-28
2009-05-23
此 Shot.不同彼 Shot
![[the+shot+james.jpg]](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fPga-zj2K2MfsmrUxM5tsSFdBjmdw0r2NzwbEnyocKWz0GTQZ5TvWS6x09nuA97g1-iEHiMptpCeBf0touh3Me5oQHYkz_EJVYVr5zOs3vfkhLn_P9-GyMPPz6deTBaHKyNatvoXsfkDK/s1600/the+shot+james.jpg)
20 年前的季後賽,Michael Jordan 先生同樣在克里夫蘭市,上演了他職業生涯,其中一個難度極高,同時極具代表性的壓哨絕殺 The Shot。
只是不太明白,為何硬是要將這 James 先生這一球包裝或炒作為 The Shot。雖然兩次 "The Shot",發生地點都是在克里夫蘭市;雖然當時公牛隊的教練,現職 TNT 電視台評述員的 Doug Collins,也恰好在場邊目睹這一切。
除上述兩點以外,我實在想不出兩者之間在其他方面有任何的共通點,再者,騎士隊已經由廿年前的受害者,搖身一變成為了得益者。根本沒有必要,再次勾起騎士隊老球迷的早已壓抑在潛意識裡的傷痛記憶。
更何況,Jordan 先生的 The Shot,比 James 先生的一球重要得多。因為憑他那歷史上著名的 The Shot,公牛隊才得以場數 3:2 擊敗騎士隊,成功晉級(當年首輪比賽以五場三勝制進行)。至於今年的騎士隊,觀乎他們今天的防守表現,以及教練 Mike Brown 在關鍵時刻的「英明」抉擇,在我看來,能不能晉級也是未知之數。
好吧好吧!新一代的球迷一定罵我:「呢舊老餅o係度亂嗡咩 X 廿四呀。占士係地球上最最最最勁既。冇人及得上佢!因為佢係 G.O.A.T. (= Greatest of All Time) !!!」
暫且不要這麼快就下定論。先在 Youtube 上重溫 Jordan 先生的 The Shot,再看看 James 先生的所謂 The Shot。有眼的,自己作個比較吧。看畢後,你大抵會明白我現在的心情,因為你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只要 NBA 官方網頁,叫這球作「LeBron's Last Second Shot」或「LeBron's Big Shot」,又或者「LeBron's The Shot」,我應該當場沒話說。
或許,是 Jordan 先生實在太神,把門檻定得太高,對所有後輩不太公平;或許,是我「這個老餅」太喜歡念舊,甚至已無可救藥,總覺得往事只能回味;有些事、有些人、有些地方,總是新不如舊。(咳~情人當然不在此列。)